2024xxmfnb
广州市天河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欢迎光临广州市天河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社会组织业务办理登录
|
加入收藏
广州市天河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广州市大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4年度
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5年6月20日
单位名称:
广州市大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登记证号:
070009
成立时间:
2012-03-02
性 质:
民办非企业
公示项目
封面目录
基本信息
内部建设情况
党组织建设情况
资产负债表
业务活动表
现金流量表
2024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简要
接受捐赠资助情况和使用情况
举办研讨会、论坛活动情况
评比表彰
创建示范活动
达标活动
业务主管单位审查意见
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请先在表格右上方选择“有/无此情况”,再进行填表并储存;
2、若无表格项信息,请填写“无”;
3、若表格不够填写的,可按“点击增加此表”继续填写;
4、表格上方若有统计数字,无需填写,由系统根据填写内容自动统计。
5、主要用途和使用情况字数限制在900字内。
(二)2024年度接受捐赠资助情况和使用情况(单位:人民币元)
*
有/无此情况:(
有
有/无此情况:
有
无
)
项目
现金
非现金折合
合计
一、本年度捐赠收入
27000
本年度捐赠收入现金:
0
本年度捐赠收入非现金:
27000
本年度捐赠收入合计:
(一)来自境内的捐赠
27000
来自境内的捐赠现金:
0
来自境内的捐赠非现金:
27000
来自境内的捐赠合计:
其中:来自境内自然人
0
来自境内自然人现金:
0
来自境内自然人非现金:
0
来自境内自然人合计:
来自境内组织
27000
来自境内组织现金:
0
来自境内组织非现金:
27000
来自境内组织合计:
(二)来自境外的捐赠
0
来自境外的捐赠现金:
0
来自境外的捐赠非现金:
0
来自境外的捐赠合计:
其中:来自境外自然人
0
来自境外自然人现金:
0
来自境外自然人非现金:
0
来自境外自然人合计:
来自境外组织
0
来自境外组织现金:
0
来自境外组织非现金:
0
来自境外组织合计:
主要用途和使用情况
1.深入老养残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五社联动作用的发挥,动员各方力量,实现39户心愿对接,心愿类型包括:居家微改造、出行参观游玩、米油面生活物资等。其中链接车费、餐费共2500元,链接物资资源84件,折合人民币20893元。物资主要包括:床垫、棉被,电饭锅、小夜灯等物资,米、油、血压计、面、棉被、牛奶、洗澡防滑凳子。 2.通过开展老养残家庭中心智障碍子女自我照顾能力提升服务积极个性化增能服务,运用场景演练、场景体验、参与式训练等技术疗法,悉心引导,通过反复的示范教导和一对一参与式训练,极大的提高了他们自我照顾能力,其中15名残障人士均可独立完成叠被子、扫地、洗碗、擦桌子、叠衣服、如何采购、给钱、包饺子、番茄鸡蛋面、手撕包菜、青瓜炒午餐肉叮、土豆丝炒红萝卜丝、腐竹鸡蛋糖水,并有让残障人士回家练习并进行打卡训练,自我照顾意愿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属的照顾压力。 3.在社区内营造了友善、友爱、互助的氛围。为35名社区最需要帮助的老养残家庭建档,他们由于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贫困。组织社区+社工+志愿者定期走访,在物质层面上,解决困难人群在生活上的困难;在心理层面上,减轻困难人群的生活压力,减轻残疾人、重病的困难人群的孤独感;在社会融入方面,邀请参加社区活动,和社区居民一同参加活动,进行资源链接,发动各方参与困难群众帮扶,运用政策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主要用途和使用情况:
1.深入老养残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五社联动作用的发挥,动员各方力量,实现39户心愿对接,心愿类型包括:居家微改造、出行参观游玩、米油面生活物资等。其中链接车费、餐费共2500元,链接物资资源84件,折合人民币20893元。物资主要包括:床垫、棉被,电饭锅、小夜灯等物资,米、油、血压计、面、棉被、牛奶、洗澡防滑凳子。 2.通过开展老养残家庭中心智障碍子女自我照顾能力提升服务积极个性化增能服务,运用场景演练、场景体验、参与式训练等技术疗法,悉心引导,通过反复的示范教导和一对一参与式训练,极大的提高了他们自我照顾能力,其中15名残障人士均可独立完成叠被子、扫地、洗碗、擦桌子、叠衣服、如何采购、给钱、包饺子、番茄鸡蛋面、手撕包菜、青瓜炒午餐肉叮、土豆丝炒红萝卜丝、腐竹鸡蛋糖水,并有让残障人士回家练习并进行打卡训练,自我照顾意愿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属的照顾压力。 3.在社区内营造了友善、友爱、互助的氛围。为35名社区最需要帮助的老养残家庭建档,他们由于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贫困。组织社区 社工 志愿者定期走访,在物质层面上,解决困难人群在生活上的困难;在心理层面上,减轻困难人群的生活压力,减轻残疾人、重病的困难人群的孤独感;在社会融入方面,邀请参加社区活动,和社区居民一同参加活动,进行资源链接,发动各方参与困难群众帮扶,运用政策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